目录加密是个⾮常⾮常⼤的概念,⽆论对称、⾮对称还是其他什么⾼级的,只要加密了后,多年以后,你或者你的灾备⼈可以很好解开,⽽其他⼈解不开的加密就是好加密。
根据“零信任”这个安全法则,当我们在备份钱包时,每个环节都要假设可能会被⼊侵,哪怕物理环境,如保险箱。别忘了,这个世界除了你⾃⼰,并没有其他⼈是完全可信的,其实有的时候⾃⼰也不可信,⽐如记忆可能会淡忘、错乱等。但我不会把这个世界假设的如此可怕,否则最终还是会把事情搞砸了。
备份时⼀定要特别考虑灾备。灾备主要就是要避免单点⻛险,万⼀你没了,万⼀你备份⽬标所在的环境没了,该怎么办?所以重要的东⻄,⼀定要有灾备⼈;重要的东⻄,⼀定有多处备份。那么,灾备⼈的选择我就不废话了,看你信任谁吧。我重点提提多处备份。先看看备份位置的⼏个基本形态:
Cloud
Paper
Device
Brain
Cloud,许多⼈谈云备份⾊变,似乎⿊客真的就上天⼊地,来⽆影去⽆踪的。其实攻防对抗永远都是成本对抗,看谁投⼊的⼤,⽆论是⼈才还是钱。对于我来说,我会⽐较信任 Google、Apple、微软等提供的相关云端服务,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安全团队是如何实⼒,安全投⼊是如何之⼤。但除了对抗外部⿊客⼊侵,我还很关⼼内部安全⻛控的能⼒及隐私数据保护有关的约束⼒。我⽐较信任的⼏个,都算是把这些我在意的安全⻛险规避得不错的。但凡事绝⽆绝对。如果我选择这些云来备份我⾮常重要的数据(如钱包),我⼀定还会给钱包再做⾄少⼀次加密的。我强烈推荐掌握 GPG,除了前⾯提到的“签名验证”⽤途之外,加解密⽅⾯安全性也⾜够强了。
好,你掌握了 GPG:) 现在你已经在离线安全环境下⽤ GPG 加密了你的钱包(助记词或私钥)有关内容,你可以把加密后的⽂件直接扔到这些云服务⾥去了,保存好,没事的。但这⾥我需要提醒下,你 GPG 的私钥别丢了、私钥密码别忘记了...
到这,安全带来的麻烦似乎还没适应,GPG 好不容易⼊⻔了,你还得备份好 GPG 的私钥及私钥密码。其实真到这步了,你也熟悉了,再备份这点东⻄其实也就不麻烦了。这点我不展开,留给实践出真知的你。如果你想偷懒,还有⼀种⽅案是可以考虑的,只是安全性上会打点折扣,我不好衡量具体折扣多少,但有时候有的场景下我也会偷懒,于是我会考虑⽤知名的⼯具来较助。这个⼯具就是 1Password。1Password 新版本已经⽀持直接保存钱包相关内容,如助记词、密码、钱包地址等,这⽅便⽤户。其实其他同类型⼯具(如 Bitwarden)也可以,只是使⽤起来不像这样⽅便。
Paper,许多硬件钱包都会附带⼏张质量上乘的纸卡⽚,你可以将助记词(明⽂、SSS 等形式的)抄写在上⾯。除了纸质的,还有钢板的(抗⽕抗⽔抗腐蚀,当然我没验证)。助记词抄写完成后,会做⼀次验证,没问题后,放进你觉得安全的位置,⽐如保险箱。其实我个⼈挺喜欢 Paper 的,Paper 所处环境不错的话,寿命远⼤于电⼦设备。
Device,各种设备吧,电⼦设备是常⽤的⼀种,电脑、iPad、iPhone、移动硬盘、U 盘等都可以拿来做备份,看个⼈喜好。然后设备间的安全传输,让我⽐较有安全感的是:隔空投送(AirDrop)、USB 等这类点对点且挺难出现中间⼈劫持情况的⽅式。只是我天然对电⼦设备不放⼼的⼀点是多年后可能就坏了,所以会保持每年⾄少⼀次的检查习惯。有⼀些重复做法(如加密)参考 Cloud ⼩点⾥的说法就⾏。
Brain,脑记很爽很刺激,其实每个⼈都有⾃⼰的“记忆宫殿”的,这玩意不⽞乎,可以训练,熟能⽣巧,加深记忆。有不少东⻄确实还是脑记好,⾄于到底是不是只唯⼀⽤脑记看你⾃⼰。反正注意两种⻛险:⼀是时间会让记忆淡忘或错乱;⼆是⾃⼰可能出意外。这块不多说了,请⾃⾏扩展。现在你都备份好了。加密不能太过分了,否则多年以后等于“同归于尽”,因为到时候你可能⾃⼰都解不开。根据安全法则“持续验证”,⽆论过不过分的加密及备份⽅法,⼀定要做到定期不定期地验证,验证频率得看你的记忆,有时候转头可能就忘记了。验证不代表⼀定都要完整解开看看,只要整个过程不会错,采⽤部分验证也是可以的。最后,也需要注意验证过程的机密性及安全性。
Add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