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ailushang

 · 6 days ago

纳斯达克SEC股票代币化:核心框架与市场影响

纳斯达克向SEC提交的规则修改提案,核心是将“代币化证券”纳入传统证券监管框架,明确其“同质化”标准:代币化股票必须与传统股票可互换(fungible)、共享相同CUSIP编码,并赋予持有人相同的股权权利(包括收益分配、投票表决权、公司清算时的剩余资产分配权等)


1. 代币化股票的定义与核心要求

纳斯达克向SEC提交的规则修改提案,核心是将“代币化证券”纳入传统证券监管框架,明确其“同质化”标准:代币化股票必须与传统股票可互换(fungible)、共享相同CUSIP编码,并赋予持有人相同的股权权利(包括收益分配、投票表决权、公司清算时的剩余资产分配权等)。

不符合上述条件的“影子代币”(如仅映射股票价格、无投票权、分红以现金等值体现的产品)不被视为传统证券等价物,可能被归类为衍生品或ADR(美国存托凭证)。

2. 规则修改的关键要点

- 扩展“证券”定义:将证券分为“传统形式”(电子记账的数字化表示)和“代币化形式”(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数字化表示),明确代币化证券仍是证券,拒绝“孤岛式”交易模式(即与主市场脱钩的独立交易)。
- 统一撮合机制:代币化股票与传统股票共享同一订单簿,遵循相同撮合规则,交易执行流程完全一致,确保两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统一。

分流结算模式:传统股票通过美国存管信托公司(DTC)完成电子簿记清算,代币化股票可选择以区块链形式结算——券商输入订单时标注“代币结算”偏好,纳斯达克将清算指令传递给DTC,由其通过区块链平台(如DTC与R3合作的“Project Ion”私有许可链)将股票所有权登记为链上代币,投资者持有链上代币形式的股票。
- 交易时段限制:暂不突破美股现有交易时段(美东时间周一至周五常规盘9:30–16:00及盘前盘后),避免休市时段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价格脱钩。

3. 背后的动机:效率与合规的双重驱动

- 提升交易后效率:传统美股结算为T+1(部分T+2),区块链技术可实现T+0或实时结算,减少资金和证券滞留时间,降低交易对手风险;同时,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分布式账本可减少对账错误,提高审计透明度。
- 顺应代币化趋势:全球代币化资产总市值预计从2024年的2.1万亿美元飙升至2032年的41.9万亿美元(年复合增长率45.8%),纳斯达克希望通过提前布局,吸引更多资本聚集美股市场,巩固其数字资产时代的竞争力。
- 规范无监管市场:目前许多代币化股票在离岸无监管平台交易,存在流动性割裂、价格操纵、投资者保护缺失等问题。纳斯达克的提案旨在将这些创新纳入主流监管体系,避免投资者因追逐新概念陷入不受监管的风险。

4. 对市场的影响:短期谨慎,长期重构

- 短期:渐进式落地:相关区块链结算基础设施(如DTC的许可链平台)需到2026年第三季度末才就绪,预计2026年Q3末美国投资者才能看到首批代币形式交收的证券交易。短期内,代币化股票不会改变传统交易的核心流程(如撮合、价格发现),仅作为现有体系的补充。
- 长期:金融创新空间打开:代币化股票可作为链上抵押品参与DeFi(去中心化金融)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分红、投票,甚至构建全新衍生品和指数产品;大型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真实股票代币,投入DeFi获取收益,解决影子代币平台难以吸引高层次资金的问题。
- 投资者结构变化:加密原生用户(熟悉区块链技术,希望无缝投资美股)、全球普通投资者(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,降低投资门槛,如0.001股起买)、专业机构(追求效率和透明度,如实时结算降低运营成本)将成为主要参与者。

5. 潜在挑战:从理想到落地的障碍

- 初期体验有限:普通投资者通过券商交易股票已较便捷,代币化短期内不会显著降低成本或门槛;24/7交易对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可能增加波动风险,吸引力有限。
- 技术风险:智能合约可能存在漏洞或遭受黑客攻击,若代币化股票合约出现问题,责任主体(如平台、托管机构)尚未明确。
- 影子代币的竞争:境外未受监管的代币化股票(如Robinhood Stock Tokens、Xstocks)虽不符合纳斯达克标准,但仍可能吸引部分追求高杠杆或匿名交易的用户,需通过监管强化合规产品的优势。

#SEC  #纳斯达克

By: zailushang

AI